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解读(1)竞逐新赛道 勇当排头兵 “强富美高”新盐城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
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,是继往开来、接续奋斗的一年。一年来,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落实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重大要求,锚定“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”目标定位,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统筹发展和安全,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之城、绿色能源之城、绿色生态之城、绿色宜居之城,完成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,“强富美高”新盐城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今天起,《盐城新闻》栏目推出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解读”系列报道。请看第一集——《竞逐新赛道、勇当排头兵、“强富美高”新盐城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》。
刚刚过去的2022年,我市多措并举扩内需、畅循环、稳增长,推动经济加快恢复、持续向好,交出了“经济要稳住”的出色答卷。国家和省稳经济各项政策全面落地落实,“企业大走访、项目大推进、产业大招商”活动深入推进。助企纾困“二十条”等措施,精准“滴灌”、直达末梢,做优了“软环境”,也提高了企业的获得感。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,增长4.5%左右,人均GDP超过10万元。新签约、新开工、新竣工亿元产业项目920个、700个和213个。23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开票销售5800亿元。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9700亿元。进出口总额超200亿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,分别增长14.8%、11.1%。盐城港货物吞吐量增幅全国海港第一。
市人大代表 徐青:“听了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为2022年盐城高质量发展取得各项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年GDP能够保持持续增长,突破7000亿元大关,同比增长4.5%,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。”
2023年,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起步之年,也是盐城撤地设市四十周年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虽然前进道路上仍将面临诸多风险挑战,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;长三角一体化、淮河生态经济带、江苏沿海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,推动盐城的空间优势、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加快彰显;系统思维谋划“5+2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,也推动我市产业生态更加健全、产业方向更加明晰、发展韧劲更加充足。2023年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.5%左右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5%,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.5%,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%,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.3%以上,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.8%、7.5%。
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、副教授 蔡爱军: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科学谋划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,系统提出要重点做好的十个方面工作。我们要保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战略定力,在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上奋楫争先,更大力度建设绿色制造之城、绿色能源之城、绿色生态之城、绿色宜居之城,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。”
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,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市委提出的“九个新篇章”,谋篇布局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,把“坚持工业强市,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”作为重中之重,树立导向、全力推进。今年,我市将更大力度培育产业、营造生态、打造集群,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破万亿,突破更多“链主”企业,新增开票超百亿元级大企业3家以上,实现50亿元级企业各板块全覆盖。实施工业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,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以上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实现全市全覆盖。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,培育数字创意和数据服务产业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.5%,创建省级示范智能制造工厂5家,建设5G全连接工厂5个,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覆盖面超过70%。
市政协委员 江冬梅:“我感到信心倍增、使命光荣、责任重大。我将第一时间把大会精神和工作部署要求带到基层,带到生产一线,着手抓企业、促转型、谋发展。为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贡献力量。”
市人大代表 张乃文:“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符合中央精神、契合我市实际、顺应群众期盼,是一篇提振信心、催人奋进的好报告。报告提出的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,坚持工业强市,坚持‘双碳’引领,深化开放合作等内容,为悦达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新遵循,指明了前进方向。我们将以时不我待、紧张快干的状态,通过产业大发展和项目大突破再创悦达新辉煌,通过效益和税收大幅增长再作悦达新贡献,确保实现首月首季‘开门红’,勇当全市国企排头兵,争创行业内一流企业,为我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、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出悦达新的更大贡献。”
责任编辑:单丹
版权和免责声明:
凡注明“来源:“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智慧盐城客户端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除原创作品外,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、图片、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。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。联系方式:0515-88436022